足彩胜负14场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学院风采

旅游学院:党建领航,“三色”铸魂,培育新时代旅游人才
发布日期:2024/11/21 16:25:43 点击量:

一、学院简介

安顺学院旅游学院在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的基础上成立。安顺学院旅游系成立于2010年8月,于2013年9月改为旅游学院。学院现设有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等四大本科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源于2002年的历史文化与旅游专业专科教育,2010年升格为本科,先后成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省级一流专业、贵州省区域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是学校硕士点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开设国际导游人才实验班、国际酒店人才实验班,极力探索卓越文旅人才培养。

学院拥有22间实训室,总面积达2120平方米,涵盖旅游信息处理、酒店管理、餐饮实训等多个领域,全面模拟行业实况,强化实践训练。随着实训室提质升级项目的推进,学院将优化实践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表1:旅游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历史沿革


二、学院办学成效

(一)党建统领,立德树人

1.以党建统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1)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强学院党组织的建设,确保党组织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召开党组织会议,研究和决策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确保工作方向的正确性。

(2)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明确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将其与党组织的工作目标相融合,使党建工作为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以党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党组织的活动和学习平台,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此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4)推动党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党员师生参与旅游实践项目,如旅游规划、乡村旅游开发等,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同时为地方旅游发展贡献力量。此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党组织联络机制,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如2018年学院教师党支部教师组织学生对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大黑村进行调研,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对该村旅游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学院党员教师积极参加乡村旅游规划,参与A级景区评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5)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在优秀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近年来,学院有2名优秀教师加入了党员队伍。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吸引优秀教师,尤其是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教师加入党员队伍。

2.以“立德树人”引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1)贯彻“三全育人”。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不断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2)教育目标明确。确立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旅游人才的总体目标。让学生清楚旅游业不仅是服务行业,更是传播文明、促进交流的重要领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3)课程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在旅游规划、酒店管理、导游实务等核心课程中融入思政和德育元素。例如,讲解旅游开发对当地社区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关怀意识。此外,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如旅游职业法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旅游文化学等课程,系统传授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从而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形成大思政课程格局。

(4)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育人意识,使教师能够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此外,鼓励教师开展与立德树人相关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引导教师申报省级、校级思政课程,目前学院有1门省级思政课程、2门校级思政课程。

(5)实践环节引导。在实习和实训环节,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监督和指导,确保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此外,与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道德方面的要求。

(6)评价机制完善。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业成绩、道德表现、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纳入其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工作成效,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德育工作。

(二)定位明确,特色鲜明

1.优化顶层设计,聚焦文旅人才培养

学院将在数字文旅、文旅融合、遗产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发力,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旅游与乡村振兴研究、促进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凸显贵州特色。

2.加强学科融合,突出文旅人才培养特色

将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知识与旅游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专业人才。

3.注重校际合作,打造多元化文旅人才

学院注重校际合作,为学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使他们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成长为具备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多元化文旅人才。近年来,学院与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广州大学、贵州大学进行广泛、多次的交换生培养。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高校携手,拓宽了学生视野,让他们接触到更丰富多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学院师生到台湾弘光科技大学交流学习


(三)人才培养,质量为先

1.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坚持“以本为本”,落实本科教育教学根本地位,持续推动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素质高、视野广、能力强、有创造力的文旅人才。近年来,学院探索国际导游卓越人才培养和国际酒店卓越人才培养,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3年,再到国外学习1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培养的国际化。

开班两年来,办学成效明显。2021级国导班连续两年承担了安顺市外事接待的相关翻译工作。2023年6月4日,来自斐济、毛里求斯、希腊等19个国家及上海合作组织20余位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组成的参访团,参观走访安顺市天龙屯堡景区、龙宫景区、坝陵河科技馆、夜游黄果树大瀑布期间,2021级国导班承担翻译服务工作。2024年6月5日,外国语学院19名教师与2021级国导班的同学承担了2024年“驻华使节贵州行”代表团在安顺参观访问期间的翻译服务工作。


国际导游班、酒店班学生上课及社会实践活动掠影


2.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定位,以培育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安顺旅游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安顺旅游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教育部“黄果树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厅“安顺屯堡傩雕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等平台,加上省内外20多家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形成了综合立体的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代表性的实践基地及研发基地


(四)结构合理,师资优良

1.师资优良

学院现有教师30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0名,博士和在读博士18人,硕士生导师6人,“贵州省优秀教师”1名、“贵州省教学名师”1名、“贵州省‘金师’”1名、“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1名、“市管专家”3名、“市中青年学术骨干”1名。



2.师资结构合理

学院教师队伍完成学业的高校、学科和专业等来源的构成状态合理,教师百分之百毕业于国内外院校,师资合理的学缘结构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学院向英国伯明翰大学和赫里奥特瓦特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韩国湖南大学、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等国外院校引进了6名硕博研究生,从而使得学院有国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为学院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教师赴国外留学


3.教师科研硕果累累

学院科研工作成绩斐然,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断推动学院学科专业、硕士点建设,服务于学校更名转型发展。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拥有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屯堡文化研究中心、亚鲁王研究中心、三线文化研究中心等4个;亦有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研究省创新团队、旅游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创新团队等省十大创新团队2个;“贵州省屯堡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乡村振兴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总经费突破1000万元。发表SCI、SSCI、CSSCI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省部级学术成果奖10项。承担政府、企业相关横向项目20余项。咨政报告得到省市领导批示20余件。科研成果综合性强,质量较高。


学院教师的部分科研成果


(五)学生发展,以生为本

1.学生指导与服务

(1)学业指导。建立完善的学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心理健康指导。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

(3)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举办各类招聘会和就业指导讲座,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指导。

2.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文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


(六)质量保障,成效明显

1.质量保障制度建设

(1)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涵盖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等多种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挂钩。

(3)课程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课程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课程目标达成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及时发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4)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职业发展状况以及对学院教育教学的满意度,为学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监测。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听课评课、教学信息反馈等方式,及时掌握教学运行状况,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评估。定期开展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院教学工作评估等,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数据分析与反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学质量相关数据,为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教师,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4)持续改进。针对教学质量保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3.质量保障资源支持

(1)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和教学改革项目等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教学设施与条件保障。加大教学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教学实验条件,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3)经费保障。设立教学质量保障专项经费,用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等工作,确保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表2:学院教师主持教改项目一览表


表3:学院教师省级“金课”一览表


(七)成效显著,目标达成

1.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突出

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着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1463”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即搭建一个平台,打造多元孵化链条;推进四个融合,创新双创培养模式;构建六大体系,完善双创生态系统;深化三协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深入推进“1463”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明显。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


表4: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清单


表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览表


2.学生考研、考证率明显上升

通过提高考研率、考证率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近三年来,先后有近20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会计证、律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200多人次。

3.学生就业率高,用人单位评价好

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复苏乏力,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80%以上,且就业去向与专业相关度较高,体现了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此外,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感到满意,反映出学院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毕业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三、学院办学特色亮点

(一)以文化为底色,铸牢德育根基

安顺屯堡文化是贵州乃至全国独有的具有世界唯一性的汉民族文化。学院始终坚持围绕文化办学,关注学生主体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培育,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力量,以实现更广范围的立德树人实践,铸牢德育根基。

一方面,学院深耕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将地方文化的优秀元素融入专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之中,将其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通过“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同时与安顺市博物馆、屯堡乡村、屯堡文化协会、屯堡文化研究机构等开展广泛合作,建立德育基地。学院开设的《中国文化概论》《地方文化》等课程均涉及文化实践内容,学生在德育基地参观、体验、调研与实践,能够使其对地方文化具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学院创设特色文化环境,将学院特色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环境基础,并在实践活动的组织与落实中保障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学院大力开展文化进学院活动,组织文化讲坛、文艺汇演等系统化的文化宣讲活动来丰富学院文化。与此同时,学院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特色文化进学院的建设工作,依托完善的顶层设计促进文化活动的规范化开展,并明确时间与形式,常态化加强学院特色文化建设,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提供文化环境保障。

(二)以旅游为本色,打造德育品牌

学院构建“旅?美”德育品牌。以“旅居?和美”为理念,培养学生在旅居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依托校内校外两个阵地,构建德育品牌。一是构建文化内涵丰富的德育新模式。利用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底蕴,开展文化研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到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区进行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旅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在革命遗址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屯堡村落与民族村寨体验屯堡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二是构建人文德育新模式。学院通过开展专业见习实习研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行业场景中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体验不同的人文情怀。学院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旅游行业的不同岗位对推进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学习态度、孝顺家人的观念和尊敬他人的品质。三是强化学院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校园文化是德育品牌建设的载体和根基,学院将校园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通过文化节、旅游日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

(三)以实践为亮色,建构德育体系

通过打造“1244”实践育人体系,挖掘德育内容,学院将“坚定文化自信、铸就时代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作为德育品牌塑造的目标,践行“一核心、二阵地、四主体、四维度”的“1244”育人体系。在“1244”体系中,一核心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二阵地指“校内和校外”;四主体为“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维度为“学校学习-社会表现-旅游服务-和美乡村”。从学校层面来看,将培养学生“爱旅游”作为育人内容,即在旅游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明确学生的学业与人生规划,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世,树立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从家庭层面来看,通过“育家风”培育学生和家长的优良作风,做到家校共育,使学生从家长的角度明确自身责任;从企业参与角度看,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爱职业”的职业素养;从社会角度看,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融入社会,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校办电话(传真):0851-33413582

校招生办电话:0851-33245016

邮政编码:561000

电子邮件:asxydzbgs@163.com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   管理部门:宣传部、网络中心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ICP备案号:黔ICP备0900223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4020200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