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胜负14场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学院风采

数理学院:构建三创三突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布日期:2024/11/19 10:21:37 点击量:


学院简介

数理学院先后历经1977年的贵阳师范学院安顺分院数学科,1993年教育学院并入成立数学系,1994年更名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2006年升格为本科安顺学院数学系,2008年更名为安顺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13年原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原物电系物理学专业合并组建数理学院,2021年专业再次重组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现有教职工53人(含柔性引进3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不含联合办学中关村企业讲师6人)。本院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20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33人。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发表SCI/EI/ISTP检索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6部,授权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获贵州省科学科技奖1项;贵州省数学建模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近三年成功举办贵州省计算机学会学术年会、贵州省数学学会学术年会、贵州省应用统计学学术年会,师生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报告20余次。

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090人,共20个班。学院重视学生实践教育,与20多家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实践基地,有校级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实践基地各1个;与贵州省5个数学名师工作室建立合作培养工作站;聘请中小学高级教师作为师范生实践技能课程教师,为本科生的实习实践做好充分准备。近五年首次就业率平均80%以上,研究生考取率逐年提升。积极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有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已毕业研究生9人,现有在读研究生5人。

现有“智能优化与信息处理创新群体实验室”“网络安全科普基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软件开发实训平台”“中关村软件设计实训室I”“中关村软件设计实训室II”“数学与应用数学教法实训室”“服务器机房”共1430平方米实验室;有校级“课件制作实验室”“教学设计实训室”“书写技能实训室”“面试实训室”等,共404平方米的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心。

办学成效

数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足彩胜负14场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根据《安顺学院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推进方案》,围绕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通过座谈、会议理解指标内涵,自查和整改落实各项评估任务,主要成果体现为。

(一)强化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构建“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实行“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团总支、学生科、教务科—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业指导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党委书记、院长、专业教师上思政课要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2.探索“三融合”育人模式。一是以党建带团建,打造一支思想积极、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干部队伍,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做好全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立足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经典文化育人。以端午节“包粽子”活动,弘扬屈原爱国精神;以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实现文化浸润,提升文化自信;以缅怀革命先烈等纪念日,提升爱国爱家情怀。三是以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切实解决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以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素养和情怀。

3.落实“五育并举”育人路径。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融合式教学、加强育人环境和实践体系建设。定期开展礼仪培训、道德讲堂,加强道德规范和师德养成;数学美育融入课程体系,通过艺术展演、学术讲座、主题党团日等多种形式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增强美育教育实效;实习实训融入劳动实践,感恩教育、动手创造贯穿实习全过程;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组织科普队深入贵州贫困地区开展推普活动,传播科学思想与文化,促使师范生深入基层、提前了解乡村,坚定投身乡村教育的从教信念。获批国家级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项目4项,省级2项,受到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


实习基地劳动教育


传统节日劳动教育


“三下乡”社会实践受到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


(二)强化比赛竞赛,创新卓越人才培养路径

1.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中心,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开展三笔字“周周练”活动;推行中学教师与高校教师联合指导师范教学技能,落实实习试讲与考评,提升师范生上岗实习水平,促进高校与中学课堂有效衔接;以企业实践项目为主题,选派企业导师开展工科专业实践实训,提升工科人才知识应用能力。在贵州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共3项。

2.以双创大赛为契机,提高学生创新研究能力。强化“互联网+”“挑战杯”大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自我创新、调查研究能力。在“互联网+”大赛中学生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银奖8项、铜奖11项,多项“互联网+”大赛项目得到市政府、教育部门的推荐。获“挑战杯”大赛省级一、二、三等奖5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国家级6项、省级30余项。


大创金奖


师范生教学技能二等奖


蓝桥杯一等奖


3.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抓牢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等赛事,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拼搏精神,引导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贵州赛区一、二、三等奖20项;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贵州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贵州省级一、二、三等奖5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竞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获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技能大赛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S(工业大数据算法)赛项学生组贵州省级三等奖2项;获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总决赛(济南决赛区)国家级三等奖1项;获第1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贵州赛区决赛贵州省级三等奖1项(已被推荐参加国赛);获第26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贵州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已被推荐参加国赛);获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三)强化实习实践,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1.构建政府—高校—单位“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校院两级实习实践基地,现有校级实习实践示范基地1个,院级较为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20余个。数学类专业与中小学校、调查机构,计算机类专业与中关村软件园企业联合办学,采取“3+1”培养模式,落实“理论—实训—实践与实习”融会贯通,多方协同完成教育教学。

2.以产教项目为驱动,拓宽校政企联合育人模式。坚持与企业、教科所、中小学等单位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产教融合项目驱动联合育人模式。承担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师范认证背景下中学数学教法实训室建设》《基于网络空间安全仿真环境的开放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数字经济下高校金融市场学示范课程建设》;与中小学联合开展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与市教科所联合开展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新评价改革背景下安顺市教育质量监测增值评价模型》;聘请中小学教师为师范生讲授《班级指导》课程,组织教法类教师深入中学课堂,开展联合教研。

3.坚持校企名师引导,落实人才培养目标。邀请教育专家吕传汉、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廖兴坤、乡村名师周福乾、市教科所副所长肖娟等基础教育专家开展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师范生数学核心素养等教研活动。挂牌成立名师工作室安顺学院工作站,协同共育师范生。

三、办学特色亮点

学院人才培养以“立足贵州,服务贵州,面向全国”为定位,积极构建“三创三突”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为地方基础教育、企事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做法为:

1.创新办学模式,突出协同共育。构建政府—高校—中学/企业“三位一体”育人办学模式,突出多方协同共育。建有校院两级实习实践基地,成立省、市名师工作室安顺学院工作站。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南智云谷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深度融合,探索“3+1”的办学模式,强化校企协同共育机制。

2.创新培养方式,突出强基重能。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基本理念,人才培养凸显“强基重能”特色。大力推进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通过“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学科竞赛等,引导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研,强化基础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

3.创新团学活动,突出五育并举。强化礼仪培训,落实师德规范和道德养成;融合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开展劳动实践等课外活动,培养青年感恩意识和实践创造能力;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贵州山区开展推普活动,让青年深入基层、感受乡村,树立理想信念,以团学活动落实五育并举培养。


数理学院团总支荣获2023年度“安顺市五四红旗团总支”


孙旭同学荣获2023年度“安顺市优秀共青团员”


郑建杭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孙旭同学负责的《启曰无“衣”,与子同“袍”》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贵州省级银奖


孙旭同学参与的“青伴公益”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贵州省级银奖


孙旭同学参与的“三颢文创设计”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贵州省级银奖


孙旭同学参与的“智辅时代”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贵州省级铜奖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校办电话(传真):0851-33413582

校招生办电话:0851-33245016

邮政编码:561000

电子邮件:asxydzbgs@163.com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   管理部门:宣传部、网络中心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ICP备案号:黔ICP备0900223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4020200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