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胜负14场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二十大专栏 · 正文

二十大专栏

新华网评:牢牢把握“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这条主线
发布日期:2015/12/24 11:02:06 点击量: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足彩胜负14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了说明。

为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指导思想落实好今后的工作。《新华网评》推出系列评论——“市委书记眼中的‘十三五’”,请全国部分市委书记当“评论员”,撰写评论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

牢牢把握“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这条主线

四川省达州市委书记 焦伟侠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再一次阐明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构建了中国发展战略的新图景,也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思维。“十三五”时期,达州将锁定同步全面小康的基本目标,牢牢把握“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这条主线,把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产业和具体工作上,全力推动达州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从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三个跨越”,全面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同步完成脱贫奔康与发展转型两大历史性任务。

一是突出理念创新,打开发展空间。作为川渝鄂陕结合部的一个内陆地区,达州要更加树牢“开放”理念,立足结合部区位优势,大力推进“铁公水空”立体发展,全力构建四川东向开放门户城市和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借道融入“一带一路”,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水平。达州还是一个县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地区,要更加树牢“协调”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主城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全域、全程、全面推进四层架构的现代城镇体系建设,特别是放手支持7个县市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追赶跨越,推动形成多点多极支撑的竞相发展格局。达州最大的短板是一个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63.66万,排四川省第一,我们要更加树牢“共享”理念,坚持用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和县域发展全局,采取超常举措,拿出真金白银,集中全力精准脱贫,确保每年减贫15万人以上,让7个贫困县、828个贫困村全部如期“摘帽”,确保奔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二是突出产业创新,推动转型升级。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传统工业大市,达州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已经到了“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的重要关口。我们将保持转型定力、经住转型阵痛,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力促产业层次从低端徘徊向高端攀升;重点突出用增量调结构,建设以微玻纤、玄武岩纤维、纳米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园,特种铝合金预拉伸板为主的军民融合产业园,“机器人+”、无人飞行器、3D打印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新型保温材料园,玻璃家电产业园,电子信息及鞋服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园,形成达州工业新的支撑力量。与此同时,我们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推进存量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产能过剩行业整合重组,打好“生态功能保护”牌,深入挖掘开发红色、生态、乡村旅游潜力,从具体企业入手坚决扭转大气污染超标和节能减排不彻底局面。

三是突出服务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在今年宏观经济整体下行以及达州特殊的央企压产等巨大压力下,全市工业几度“断崖式”下滑。面对困境,我们果断出手,及时实施工业“双百户”工程,筛选出100户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大、100户对财税收入贡献大的企业,以及100户对就业贡献大、100户市场份额占比大的企业,实行领导挂包、一企一策帮助企业保要素、拓市场、争订单,提供“保姆式”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及时踩住了工业经济惯性下滑的“刹车”,实现了我们所能够实现的最好预期。今后5年,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将这项措施推进下去,并不断深化。同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政府的“减法”换取市场的“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平、公正以及宽松的政策环境。

四是突出改革创新,鼓励大众创业。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我们结合达州实际,推出了6个领域22个专项改革任务,力求创造达州转型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目前,农村“6+10”专项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物联网金融改革等重点改革事项有序落实,改革红利加快释放,今年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98万户,同比增长35.58%。今后5年,我们将更加突出改革为“双创”服务,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达商回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特别是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四众”新模式、新业态,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擎”动力,打造达州经济“升级版”。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校办电话(传真):0851-33413582

校招生办电话:0851-33245016

邮政编码:561000

电子邮件:asxydzbgs@163.com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   管理部门:宣传部、网络中心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ICP备案号:黔ICP备0900223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40202000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