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平塘县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预计将于4月安装完毕。平塘县围绕射电望远镜这一“天眼”展开的旅游业,正在形成勃发之势,今年春节期间,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6亿元。
旅游兴,助力大扶贫。这只是贵州推动大扶贫战略行动的一个折射。“1+10”脱贫攻坚配套文件,拉开了十项精准扶贫行动的大幕,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
重点扶持企业发展、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民生改善,深入推进片区扶贫、整体扶贫、党建扶贫、社会扶贫、对口扶贫……精准施策,群众受益。
脱贫攻坚,贵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块“短板”。
补齐这一短板,从最基础做起。截至2015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28公里,全省88个县(市、区)全部贯通高速公路,成为西部第1个、全国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为数不多的省份。
路通了,走向脱贫的大门就打开了。2013年11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紧锣密鼓展开实施,村里通了路,用上电,有了自来水,打得了电话,看得了电视。
面对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基本省情,省、市、县、乡、村8.63万名领导干部深入贫困村,遍访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
正如老支书文朝荣带领海雀村群众植树造林、留住土地、告别贫困,贵州大地上涌现越来越多这样守住两条底线、走出贫困的典范。
走进普定县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的重点区域沙湾农业大观园,大片精品水果种植基地成了当地最美的景色,布依风情和生态农业景观交相辉映。2015年,沙湾区域脱贫人口535户162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较2013年的4600元实现了翻番,相比普定全县同年平均水平的6825元高出46.5%。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二字,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工作,方能取得成果。
作为我省10个不具备新型工业化发展条件的贫困县之一,关岭自治县在取消GDP考核之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大力种植火龙果等经济作物,文、农、旅深入融合,一下子开辟了发展的新天地。
贞丰县建设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以旅游产业带动全县经济增长,仅2015年旅游产业收入就达7.68亿元,增速34.2%,带动县内3.8万人脱贫致富。
完善基础建设,实施财政金融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只是扶贫攻坚行动中的组成之一,为贫困地区提供“造血”功能,还有赖于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行动。
近日,“省属院校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旨在帮助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帮助帮扶村引进、打造、推广脱贫致富重点项目,并鼓励各类人才和应届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
在龙里,“苗之印”手工艺品合作社创作基地,为当地绣娘提供了就业机会,周边120余名苗族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年创作民族工艺品3500余件,产值达100多万元。
加大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各地实打实的脱贫高招。“1户1人”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劳务信息服务的开展,为群众带去脱贫致富的福音。
集全省之智,冲破贫困的桎梏、撕掉贫困的标签,贵州在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攻坚战中,策马扬鞭。(彭芳蓉)
下一条: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贵州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