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倪元锦 姚兵
“你愿意为维护蓝天白云作贡献吗?”想必人们一定会作出肯定的回答!但若问:“你的生活是‘绿色’的吗?”回答就不见得那么肯定了。其实,环保事业不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更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大有作为的一项公众事业。今天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绿色”。
“绿色”渗透生活
吃过早餐,带上水杯和饭盒,骑着电动车去上班,这是47岁的昆明高校教师顾中国的日常生活。“我没买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大,电动车较环保、也很方便。”他说。
本职工作外,顾中国组建了“昆明之美”公益团队,将教师、公务员、残疾人、创业者、打工者、农民工等组织起来,监督污染排放、向滇池撒放鱼苗。
顾中国说,志愿者到滇池边和盘龙江边“巡逻”,发现污染便向环保部门和媒体反映,每年元旦,志愿者自掏腰包,购买鱼苗撒放到滇池,近些年已向滇池放生6万尾左右鱼苗。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映射到吃、穿、住、行、用的日常生活中,采购低污染的绿色产品,就餐、住宿自带水杯、餐具、洗漱用品,购物携带环保袋,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等,足彩胜负14场的百姓正将绿色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一些北京市民以“绿色驾驶宣传员”的身份,身着印有“停车熄火”“后备箱减负”“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杜绝车窗抛物”“淘汰老旧车”的背心,进行了五公里公益宣传跑,传递绿色驾驶的理念。
“生态环境是一条大船,每个人都在船上,不是旁观者。”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孙佑海说,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模式,需要科技、装备来外化,更需要内化到心灵中,形成人人都是环保贡献者的局面。
“绿色”科技改变生活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将迎来“横越大西洋”的挑战。该机的能源全部来自于太阳能,机身上共有1.7万块光伏电池,白天提供动力、夜间为引擎充电。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予以支持。
在中国,汉能控股集团也宣布研发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在光伏界,若把‘晶硅’比作台式机,那‘薄膜’就是笔记本电脑。”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说,轻柔可卷曲的“薄膜”发电组件可应用在建筑、汽车、帐篷、手机、服装上,提供可移动的清洁能源。
分布式能源技术,正蓄势待发。
八年前,北京郊区延庆区松山脚下的一些农户,接上了用鸡粪发出的电。一排排整齐的厂房传出发电机声,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起了“鸡粪发电厂”。
这家中国最大的蛋鸡养殖企业的副总裁潘文智说,用鸡粪产生沼气继而发电的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技术已在联合国机构备案,并通过世界银行远销荷兰。
与之毗邻的,是德青源大型沼气站,把秸秆与沼液混合,制作出“生物天然气”,解决几十个村、超过万户农民生活用气,品质不亚于石油天然气。
据媒体报道,随着绿色建材的应用,建筑节能可极大压减能源资源用量。可持续发展建筑、回归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正在给公众生活带来绿色变化和积极影响。
足彩胜负14场拥抱绿色生活
在北京,用手机下载并安装一款名为“再生活”的APP,点击菜单的“回收”,弹出“召唤再生侠”按钮,再按“最方便时间”和“服务周期”,就有人上门回收废品。塑料瓶、易拉罐、纸类、旧衣服,老旧手机、电脑、显示器等电子类废品,再不用愁“无处可去”。
再生活(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凡认为,人人拥有环保之心,“再生活”基于互联网技术O2O回收模式,尽可能降低用户参与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门槛。
资源与消费,环境承载与污染排放,是必须面对的平衡考题。将绿色发展与个体生活联系起来,拥抱绿色、参与绿色、保持绿色、发展绿色,是责任也是义务。
我国已陆续实施阶梯式电价和阶梯式水价,住宅和商用水电费也按不同标准征收,资源价格改革中正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机制。
然而,资源环境压力仍然严峻。以北京为例,烧煤、烧油、烧气等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与2000多万人口紧密相连。
“如果大家不愿意生活的城市污染超负荷排放,则需要在享受城市便利的同时,从我做起履行减排义务。”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说,除依靠环保意识的提升,一些城市采取经济政策来减少污染排放,也已到必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