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贵州日报》用16个版刊发专题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 实干兴省贵州答卷》——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安顺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维护拥护总书记的核心领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认真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努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竞争力,安顺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突出主线加快发展
五年来,我们以“新型城镇化+”为工作主线,加快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历史文化型“五型城市”建设,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文明、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发挥比较优势,倾力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有力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安顺市人均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GDP年均增长14.9%。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化旅游、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美丽乡村聚集能力明显增强,一批新型建筑建材、化工医药、特色轻工、旅游扶贫等项目建成投产。公共服务均衡发展,通过建设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三级载体”延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衡发展,人民生活持续向好。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5%,较2014年提高6.2个百分点,城镇化速度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富美新安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主动作为抢抓机遇
近年来,我们主动作为,通过努力争取,2014年底安顺市进入了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成为全国25个地级市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我省唯一一个国家新型城镇化地级市试点。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贵州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加快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2016年8月,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安顺市工作汇报时指出,安顺要“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黔中崛起,倾力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安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发展定位。
乘着这些强劲的东风,我们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足彩胜负14场新型城镇化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加快工作节奏,快速制定工作措施,把新型城镇化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来安排部署。市委召开了三届七次、九次全会,专题研究审议出台了《足彩胜负14场加快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工作主线,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军民融合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
我们进一步创新新型城镇化工作载体,在过去举办一年一届的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的基础上,升级为全市新一轮新型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每次会议明确一个主题,出台相关配套文件,突出抓好若干城市设施及一系列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吹响了新一轮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的集结号,开启了城镇化新的征程。近年来,我们通过“项目拉动”、“督查推动”等措施,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特色产业培育和镇村联动,更加突出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不断丰富新型城镇化的“特”“新”“化”“美”的内涵,持之以恒打造新型城镇化暨小城镇建设升级版。
做足“特、新、化”文章
我们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这条主线, 努力在“特、新、化”上下功夫。“特”就是重在对安顺自身实际的认识和把握,坚持差异化发展,足彩胜负14场从山地特色、民族特色、区位特色、生态特色、建筑建材特色等方面谋划推进城镇化。“新”就是重在对城镇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做到发展理念新、工作思路新、体制机制新、城镇体系新。“化”就是重在对城镇化方法路径的认识和把握,围绕“人”的城镇化做文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发展绿色化、城镇风貌特色化。
在“特”上,我们结合安顺山地多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不“摊大饼”、多“蒸小笼”,努力打造中心城区、县城和特色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城、镇、村”空间载体,探索实践了“一分三向”的安顺新型城镇化模式。近年来,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城市道路超过500公里,主城区面积拓展到90多平方公里;全市示范小城镇从2013年的13个增加到35个,旧州镇、夏云镇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白岩镇入选全国美丽宜居示范镇;小河湾、秀水等一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成为农旅结合的特色美丽乡村。安顺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成功加入中国国际城市发展联盟。“一分三向”的安顺模式作为首创,在首批试点城市的工作中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
在“新”上,我们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军民融合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产业支撑、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工作措施新,发展模式新。通过实施“新型城镇化+”一系列带动战略,西秀区探索建立了“1+N”镇村联动模式,“8+X”基础设施建设,平坝区探索了“镇园合一、产城融合”的管理模式,普定县成功打造了白岩等一批生态宜居的活力小镇,镇宁自治县成功建成了高荡、马鞍山等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关岭自治县着力构建了以顶云高铁新区为龙头的发展格局,紫云自治县积极探索了“旅游+N、农业园区+N”联动模式。这些成功的案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在“化”上,我们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引领,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立足矿产、能源、生态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大健康、文化旅游、新型建筑建材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民族制药、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等新兴业态,努力构建以生态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近几年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的基础上,2017年上半年,安顺经济增长速度取得了全省排名第二的好成绩。
推进“富美新安顺”建设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百姓富就是物质富和精神富,生态美就是自然美和人文美。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殷切希望,实施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突出全域旅游、军民融合,抓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努力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社会安、心气顺”的新安顺。
我们将坚持城、镇、村建设并进,在城镇化进程中实现百姓富。继续推广“1+N”镇村联动,以小城镇“8+X”项目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行动计划等,推动城镇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解决好贫困群众的就医、就学、住房安全,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重点精准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和极贫乡镇脱贫等重点任务,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关键,发展产业、实施项目,拓宽增收来源和渠道。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统筹抓好区域整体开发,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让全体人民尽快致富,让老百姓生活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将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山地特色城镇化进程中突出生态美。牢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厚植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建立保护森林资源的长效机制,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加强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推动功能完备的生态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激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山水资源,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培育绿色文化,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让安顺成为宜居生活的典范、绿色发展的标杆、文明进步的榜样。
我们将坚持创新城市建设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推动社会安。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把民生工程作为第一要务抓紧抓好,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断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公共安全事故、重大环境事故,真正做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擦亮全省“平安市”这块牌子。
我们将坚持打造良好政治生态,在城镇化进程中做到心气顺。人心齐、泰山移,心气顺、事业兴。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干事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将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做到干群更齐心、民族更团结、社会更和谐、百姓更顺心。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带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好转。保护好、调动好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既严格管理干部也热情关心干部,让各级干部以饱满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创造足彩胜负14场实践成果。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走好新型城镇化的新征程,谱写好加快建设富美新安顺的时代乐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共安顺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