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胜负14场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足彩胜负14场 · 正文

足彩胜负14场

安顺学院校训、校歌歌词选用及入围作品公告
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2/09/28 15:05:31 点击量:

安顺学院征集校训共收到作品75件,征集校歌歌词收到作品38件,征集校歌曲谱共收到21件,根据《安顺学院征集校训、校歌歌词公告》、规定,经安顺学院校训校歌评审专家组评审,选用校训、校歌歌词作品各1件,入围作品各10件,其中:选用的校训作品“安道乐学 顺理笃行”为安顺学院校训评审专家组把入围的两人的作品整合而成;选用的校歌歌词作品为集体创作而成。在此,真诚感谢您对安顺学院征集校训、校歌活动的参与和支持。

一、校训作品

(一)选用作品(1件)

安道乐学 顺理笃行

诠释:

1、安道乐学。(1)安道,取自“安贫乐道”一词。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将他的弟子颜回视作“安贫乐道”的典型。安道,即人可将心安放在“道”上,因道而安,坦然任道。(2)乐学,语出《论语·雍也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学而篇》有论“好学”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好学已是“有道”,乐学比好学更能“有道”。(3)“安道”和“乐学”结合,为“道问学”。朱熹在《中庸章句集注》对“道问学”的解释:“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学而后才能明道至道,致广大而尽精微,进而心可安,理可得。

2、顺理笃行。(1)顺理,即遵循道理,出自《管子·君臣上》:“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引申为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顺应时代发展。(2)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在博学、审问、慎思和明辨的认知基础上,践行知识,做到“知行合一”。(3)“顺理”和“笃行”结合,为“知行合一”。王阳明:“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惟有树理想、强信念、重修养,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方可有所作为。

3、“安道乐学,顺理笃行”中包含学校所在区域“安”、“顺”两字,涵盖修养品德、严谨治学、知行合一、励志成才等理想信念和准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秉承安顺学院人扎根黔中、实事求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熔铸时代精神,彰显办学特色,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入围作品(10件)

1、安道乐学 顺德立人

诠释:

1、安道,取自“安贫乐道”一词。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把他的弟子颜回视作安贫乐道的典型。这里的道,不仅指的是儒家之仁道,而且延伸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和准则。安道,即是人可以依道而行,将心安放在“道”上。

2、乐学,在《论语》中,孔子将之视作学习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虽然孔子比较在乎好学,但他认为好学不如乐学。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在这里,好学已经是“有道”。但乐学比好学更高一层,可谓更接近“有道”,更能安贫乐道。

3、安道乐学,二者可以结合在一起,为“道问学”。朱熹在《中庸章句集注》对“道问学”的解释是:“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学而后才能明道至道,致广大而尽精微,进而心可安,理可得。

4、顺德立人,合起来即“尊德性”。在朱熹那里,“尊者,恭敬奉持之意。德性者,吾所受于天之正理。”而“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中庸章句集注》)“尊”和“顺”同意。顺德,即是按照天理公道而行,而要求自己超越一己之私,己欲立而立人。而立人,必须有德可依可顺。

5、安道乐学,顺德立人。即反应了《中庸》那句总纲之言:“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无论从横的层面,还是从纵的层面来看,都可谓兼及了教育的根本理想。另外,从纵的层面来看,也指出了安顺学院的地理位置和办学理念。身处小地困境,而不失大道仁心,难能可贵也。

(作者:孙守飞)

2.安学顺理笃行

诠释:

安学致知。安学:安心学习、安心治学,也为安顺学院的简称,还可引申为学习做人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统一。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 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知”包含智慧与知识。安学致知,意为专心致志,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顺理笃行。顺理:遵循道理,出自《管子·君臣上》:“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引申为遵循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踏踏实实地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顺理笃行,意为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报效祖国,服务人们,奉献社会。

“安学致知 顺理笃行” 中包含“安顺”、“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安学致知 顺理笃行”, 蕴含了安顺学院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展现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理念。其内涵可概括为:加强道德修养,潜心学习,追求真知;遵循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们、奉献社会,成为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有用之才。

(作者:蔡少平)

3.安德顺物 求实笃行

诠释:

安德:语见《左传·襄公十一年》:“失乐以安德”,意指巩固德行,安养德行。“德”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古人以为“太上立德”,只有先立德,才有立功、立言等不朽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德”是最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顺物:语见杨泉《物理论》:“顺物布气,天地之性,自然之体也”,意指顺从物理,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按客观规律培育学生,引导学生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行事原则;是行走人生道路不迷失方向的依据。

求实:讲求实际,指学习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就学风而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只有树立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才能明辨真假是非,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

笃行:语见《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穷,笃行而不倦”。意指坚持不懈地学习,达到学有所得。就办学的目的而言,培养有修养,有知识的人才,为社会、为国家建设服务,历来是办学者的渴求。只有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不断进取,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才能具备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能力,在人生道路上才会有创新、有成就。

“安德顺物”既注重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又能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在坚持以德育人的前提下,注重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其中包含了学院所在的区域“安顺”在内;“求实笃行”体现办学的目标,学院培养的是有真才实学、执着追求理想的人才。

(作者:颜建华)

4.安行以博学,顺道以立德

诠释:

(1)安行,即淡泊明志,安心笃行之意,学问唯此才可登堂入室。

(2)“道”字,可概括泱泱中华思想文明之核心。忠、信、仁、义、礼、孝,皆可谓道。儒家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之道,顺从自然,“一阴一阳谓之道”,尚思明察,“形而上者谓之道”;墨家之道,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道”之意,从古至今,人各有思,然则顺“道”,为儒道所主张的做人做学问的理想境界,可谓千言一字。③

(3)此校训包涵思、学、行、德

(作者:蔡一可)

5.知止以安 问道以顺

诠释: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安下心来。不断地请教大道至理才能顺应发展。

①知止: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朱熹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②问道: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先 ( 寇先 )好钓,居睢水旁,宋景公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崆峒。”

(作者:侯红梅)

6.安时而处顺,厚积而薄发

诠释:选自先秦·庄周《庄子·养生篇》:“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只有顺其自然,准确给自己定位,端正心态,无论顺境逆境做到孔子说的“不怨天,不尤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才能在自己一生的学业事业上实现厚积博发,实现超越进取,学业事业有成。这也跟安顺学院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一脉相承。

(作者:严鹏)

7.勤思笃学 崇德尚能

诠释:勤思一词出自《孔丛子·居卫》:“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规,或秃骭背偻,亦圣。”三国吴韦昭《博弈论》:“劳神苦体,契阔勤思。”晋陶潜《闲情赋》:“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滞河。”勤思是指不懒惰,时常思考,是生活学习方面。

笃学一词出自《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学由“笃信好学”化裁而来。《尔雅·释诂下》:“笃,厚也。”又“笃,犹纯也”。(《礼记·儒行》“笃行而不倦”,孔颖达疏)。纯,专一。“笃”有忠实、专心之意。笃学,心无旁鹜,专心致志学习。

勤思笃学又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如果用现代汉语来翻译的话,意思是:“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因为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对所有事情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说明学习与思考结合的重要性。“勤思笃学”倡导勤于思考、专心学习知识,做到精通法律,领会法治精神,具备过硬的业务本领,真正为人民排忧解难,定纷止争,同时广泛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关怀。在这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迭日新月异的时代,勤思笃学显得尤为重要。

崇德一词出自《论语·颜渊》:“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尔雅·释诂上》:“崇,高大貌。”老子《道德经》说“上善若水”,《周易》说“厚德载物”,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崇德”之“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崇德”即推崇高尚的品德,这是为人之本,这也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

“尚能”之“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能”可解释为能力、才能,诸如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又说“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可见“能”对于一个人立足社会、安身立命的重要意义。而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来培养和提升的,因此“尚能”体现了足彩胜负14场:倡导热爱学习、注重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贯穿在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德”和“能”应当和谐统一,犹如“人”字的一撇一捺,缺一不可。《资治通鉴》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德能”和谐统一的关系中,品德驾驭和监控着才能,使其始终为社会的进步服务;才能在优秀品质的指导、激励下,尽量发挥其潜质和创造力。培养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才,正是足彩胜负14场:矢志不移的理想。

“勤思笃学 崇德尚能”,涵盖了品格修养、时代精神、教育思想和学校特色,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淀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折射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了安顺学院人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在这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安顺学院曾立足师范,扎根黔中文化,在安顺这片土地上,不同时期的安顺学院人,紧密团结、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秉承和弘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以培养优秀师资和各类人才为己任,为安顺、贵州乃至全国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作者:陈碧妹)

8.居安思勤,和顺笃学

诠释:所谓“王用勤政,万国以虔”,无论什么时代“和平”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这也算是“安”的体现。“思则有备,才可有备无患,无论什么时代

都要勤于思考,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和顺”的意义太过于广泛,怎么理解都可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南史·儒林传·沉德威》:“虽处乱离,而笃学无倦。” 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公幼笃学,有大度。” 明邵璨《香囊记·讲学》:“三年笃学不窥园,刺股悬梁志亦坚。”

(作者:何婷)

9.博学至理 笃行致远

诠释:博学至理:只有广博地学习才能求得真学问,才能求得科学之真理。“至”即达到极点,“理”是科学之至理,人文之至理,做人之至理。

笃行致远: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即专心实行,认真实践。笃行,一方面要将学之所得付诸实践,见之于行动;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坚持不懈,行之有效。

(作者: 陶密)

10.安德顺正,与时俱进

诠释:“安德顺正”也即“安养厚德,和顺正直”,这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品性之一,也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厚德正直之人,否则,这个人掌握了再多的技能也不过是用来危害社会罢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做具有这样的品质,这也是老师们传授专业知识前应该灌输给同学们思想;其次是“与时俱进”,这对于一个大学来说是必须做到的,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也才能适时地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其中就涵盖了发奋、创新等意思,因为也只有发奋、创新,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校训中特意用了“安”、“顺”两个字,寓意学院有一个安而且顺的未来,也同时暗指“安顺学院”。“与时俱进”不仅强调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这里也暗喻了学院由专科院校升到本科院校并不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了学院良好的精神风貌。

(作者:黄雪)

二、校歌歌词作品

(一)选用作品(1件)

安顺学院校歌歌词

安众 作词

黔之腹,滇之喉[1],黉宇肇开[2]抗战酣[3]

钟灵毓秀[4[,朝夕砥砺[5],黄果树畔[6]谱新篇。

上下求索[7]寻大义[8],正心诚意[9]悟真言[10]

安道乐学[11]勇奋进,吾侪[12]不畏艰,

不畏艰……

知惟[13]是,行惟实,绵延赓续[14]薪火传;

群贤毕至,立己达人[15],桃李芬芳[16]竞争妍。

博学慎思[17]存远志,勤勉自励扬云帆[18]

顺理笃行[19]怀家国[20],吾辈要登攀,

要登攀……

说明:

本词为集体创作。歌词将学校的地域特色和办学历史融入其中,由远及近、追本溯源,表现了1938年建校以来,历代师生心系民族、立己达人的价值取向;并契合足彩胜负14场:作为教学型、地方性高校的实际,彰显了安顺学院人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词中嵌入“安道乐学,顺理笃行”的拟用校训。全词力求主题突出、定位准确、节奏明朗,便于师生共同传唱。

注释:

[1]“黔之腹,滇之喉”与“粤蜀之唇齿”相合,既表明安顺古来即处于重要地理位置,又暗涵“身处斯地,当自豪自重自强”之意。

[2] 黉(hóng)宇,校舍古称,代指学校。此处指安顺学院前身即1938年成立的黔江师范学校。“黉宇肇开”取自黔江师范学校首任校长曹刍先生所撰校歌,原句为“肇开黉宇,聚我众生”。

[3]“抗战酣”,指足彩胜负14场:本源黔江师范学校成立于全面抗战之时。

[4]钟:凝聚,集中;毓(yù):产生,孕育。钟灵毓秀,即凝聚天地灵气,孕育优秀人物。

[5]砥砺(dǐ lì):磨刀石,引申为磨砺,磨炼。《三国志·魏志·贾诩传》中有“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6] “黄果树畔”,再次示明足彩胜负14场:所处地理位置。黄果树瀑布是世界闻名的标志性名胜,其势之宏世所罕见,与“钟灵毓秀”动静相映、互彰互显。

[7]“上下求索”,出自屈原《离骚》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大义本指经书要义,后指正大的道理。

[9]“正心”、“诚意”,属《大学》之“八条目”,其原句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0]真言,本系佛学概念。真言(曼怛罗)一词之起源本系表思惟之工具,亦即文字、语言之意。此处作“真理”解释,但兼有认知和信仰双重蕴涵。

[11] “安道”,取自“安贫乐道”一词,孔子即将弟子颜回视作其典型,赞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乐学”取自《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吾侪(chái),我辈,我们这类人,此处指我院师生同为学院未来而不懈努力。

[13] 惟,唯也,指始终如一、知行合一。

[14] 赓(gēng),本义为连续,继续。绵延赓续即前后相续、绵延不断,此处寓意足彩胜负14场:师生始终秉持民族大义、尽心服务桑梓。

[15]“立己达人”,出自《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语。此语既合足彩胜负14场:办学宗旨,又指教师对于学子的责任。

[16]“桃李”出自《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桃李芬芳”寓意学子有志于学、竞相绽放。

[17]“博学”、“慎思”,出自《中庸》第十二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语。合于《论语》中所载孔子“学思习行”的学习观,即学子既学且思、既思且学,学思结合。

[18]语出李白《行路难》第一首末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存远志”相映衬,一静一动,前述志、后见行,寓意越书山、渡学海,更有所成。

[19] “顺理”语出《管子·君臣上》“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之句;“笃行”则取自《中庸》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左传》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又见《大学》(见注释[9])。此处采用《大学》中的意义,意指以“修身”为枢纽,由己及亲及众,关注现实、服务社会。

(二)入围作品(10件)

1.共 铸 辉 煌

大瀑布奏响青春的乐章

山鹰在天空自由地翱翔

求实创新,面向世界;

科学发展,引领方向。

啊!安顺学院——高原的明珠,

你海纳百川,神采飞扬。

娄湖水滋润我们的心房;

微风送来醉人的芬芳

勤奋严谨,自尊自强;

立德博学、健康阳光。

啊!安顺学院——英才的摇篮,

你人杰地灵、共铸辉煌。

首先,歌名《共铸辉煌》,主要是基于安顺学院的建院和未来的发展来确定,歌名言简意赅的凸显了安顺学院的现实与未来发展的宏图大略。

歌词的第一句:大瀑布奏响青春的乐章,这是整首歌词最关键的一句。可以说第一句,既是对安顺学院校所处地理位置安顺(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的一个交代,又是对安顺学院校歌风格的一个界定,同时,选用“棠韵”,也正是考虑彰显:昂扬、向上的青春活力。这里:奏响青春的乐章,也是一词双关,从学生的听觉上,也应该是:青春的,从学院处于起步阶段来讲:更是青春的。

山鹰在天空自由地翱翔。这句,交代了学院的地理特征,周围都是山,当然,山鹰既是一个时空的,也是一个拟人化的表象物体,区别于“放飞梦想”等用词,低年级学校校歌浅显的表白,更凸显其大学生的意境。

求实创新,面向世界;

科学发展,引领方向。

啊!安顺学院——高原的明珠,

你海纳百川,神采飞扬。

这一段,把校歌与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更好地体现出来,安顺学院的发展,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必须富于求实创新,面向世界的战略眼光,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如:现在学院有一个很好地定位,就是注重对旅游等这一区位特色的发展,为黔中的崛起,把学教与当地的特色旅游业更好地结合起来。等等,为有如此:安顺学院——未来中国高原的明珠,也才彰显顽强的生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娄湖水滋润我们的心房;微风送来醉人的芬芳。第二段也是对安顺学院得天独侯的地理环境的一个描写,第二句,醉人的芬芳,既是对花园般校园的真实写照,也不宜写得太具体,因为还有田野的稻香等。"美丽的校园充满和谐、温馨,莘莘学子铭记殷切的目光。”这二句是一般的写作,只是“铭记殷切的目光”稍显一点新意,

勤奋严谨,自尊自强;

立德博学、健康阳光。

啊!安顺学院——英才的摇篮,

你人杰地灵、共铸辉煌。

最后一段,主要是对莘莘学子和学院的发展等来写,其中:“健康、阳光。”是第一次这样写,想必会让大学生有足彩胜负14场的感悟吧!“啊!安顺学院——英才的摇篮,你人杰地灵、共铸辉煌。”一个美好的明天将会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作者:杜光荣)

2.瀑乡临风

北盘江、源远流长,大瀑布、灵动飞扬,若飞故里蕴华章;黔中地、娄湖畔,桃李春风吐芬芳。啊,瀑乡临风,沐浴温煦阳光,担当时代厚望慨而慷;博闻至善,和谐超越,奋发图自强,开创未来铸辉煌!

说明:

歌词主要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注重长短句结合,尽量作到寓意深刻,词句精要,琅琅上口。

“北盘江、源远流长,大瀑布、灵动飞扬,若飞故里蕴华章”。概括地描绘了安顺学院的地域优势和人文底蕴。北盘江发源于云南宣威,流经安顺市,并于黄果树灵动一跃,成就中国第一大瀑布,区内还有龙宫、摩崖石刻、壁画等自然人文景观;有号称“东方第一染”的安顺蜡染和屯堡文化,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物华天宝,地灵人杰,革命家王若飞更是青史垂名。该句歌词既是写实,又是一种意向,具有深厚的互相文化内涵,体现出奔放壮阔、拼搏进取的精神。

“黔中地、娄湖畔,桃李春风吐芬芳”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点化出优美开阔的校园景观——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使得莘莘学子沐浴春风,意气昂扬,志在高远。“桃李满天下”,建校七十余年来,安顺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几万人。历届学子勤奋执着,拼搏奋斗,在各

自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啊,瀑乡临风,沐浴温煦阳光,担当时代厚望慨而慷”是一种意象,想象安顺学院或每个学院人伫立于壮阔的黄果树瀑布群,发幽古之思,昭示今天的安顺学院具备开放的胸怀和更广阔的视野,同时在时代大潮中充满热情、欢欣鼓舞。青年大学生内心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承载着实现西部大开发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厚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担就落在他们肩上,并因此豪情万丈。

“博闻至善,和谐超越,奋发图自强,开创未来铸辉煌!”前面部分“博闻至善,和谐超越”引用作者个人暂时撰写的校训(注:可能的话就可换上学院确定后的校训,赋予校歌丰富内涵和深远寓意)。“奋发图自强,开创未来铸辉煌”,是一种描绘、向往和憧憬,要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图强,在西部大开发的广阔天地里,敢当时代的弄潮儿,大显身手,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创辉煌业绩,报效祖国,告慰亲人。

歌词中相关典故的出处

1、“桃李春风吐芬芳”中的“桃李春风” 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其中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满天下”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2、“担当时代厚望慨而慷”中的“慨而慷”出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作者:肖平步)

3.安顺学院校歌

娄湖荡漾清波,校园飘溢芳馨。神奇的夜郎故地,大瀑布陶冶了你的魂灵。啊,安顺学院,历经抗战烽火的锤砺,汇集了四海才英。我们承继黔江精神,为民族振兴迸发热情,为民族振兴迸发热情。

沐浴晨曦流霞,谛聆翠鸟唱吟。牂柯古郡的热土,大瀑布彰显了你的个性。啊,安顺学院,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有拼搏刚毅的骨筋。我们承继黔江精神,为中华富强求索奋进,为中华富强求索奋进。

娄湖敲响前进的鼓点,飞瀑奏出壮美的和音。多民族的丰采让你娇媚,古屯堡的浑厚使你坚劲。啊,安顺学院,我们承继黔江精神,为民族长存传播文明;我们承继黔江精神,为中华崛起努力创新。

诠释:歌词以黔江中学的校训“一切为民族”作为主旋律,通过反复咏唱,反映安顺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振兴中华民族而培育人才。安顺学院的历史,经历黔江中学、黔江师范、安顺师范、安顺师专、安顺学院的发展过程,至今历时74年头。黔江时期,由于全面抗战爆发,大量人才内迁,许多著名的教育家聚集黔江,他们高举振兴民族的旗帜,为安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才华,成就了安顺学院光辉灿烂的第一页。古往今来,无论在任何时代,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历史文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伟业,使民族不断崛起。因此,弘扬民族文化,光大民族精神,传承中华历史文明始终是高校永久的使命和不朽的魂灵。

歌词第一、二段的开头两句,写校园美丽的景致,有湖光山色,有绿树芳草、鸟儿啭鸣,莘莘学子在晨光、晚霞的沐浴中奋发读书。第一、二段的三、四两句,突显地域特征,安顺学院所在区域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大瀑布雄厉壮美,使安顺学院具有卓异不凡的精神风貌和独具禀赋的气质。第一段的“历经”两句,回顾黔江中学创办的历史,以黔江中学汇集四海人才,奋力办学,同第二段的“有海纳”两句相映衬,当今的安顺学院师生来自全国各地,具有黔江时期的气象。“海纳百川”既体现学院广博的胸襟,又展现学院不断壮大;“拼搏刚毅”体现出了学院师生的精神面貌,“骨筋”表现学院的崛立,展示着学院的光明前景。第一、二段的最后三句,学院的办学目的、办学宗旨等都融会在“为民族振兴”、“为中华富强”的咏唱中,让黔江“一切为民族”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从历史文脉上展现安顺学院人的使命与执着的追求。

第三段的第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抒发学院团结奋进的崭新面貌,三、四两句表明安顺学院具有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屯堡文化底蕴,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和科研资源。最后四句,不断深化主旨,表明安顺学院开拓进取,奋发创新、传播文明的办学目的。

韵律:“文部”韵字与“庚部”韵字通押。

黔江精神:指“一切为民族’ ’ 、广纳英才、修己立身、科学穷研、拼搏创新、光大学校的办学宗旨。

(作者:颜建华)

4.安顺学院校歌

主歌词:(二段)

黔中底蕴融奇秀,

滋养学子遍神州。

奔腾壮丽大瀑布,

激扬自强勇拼搏。

百年树人传薪火,

而今青春展风华,

兼容并包采其长,

勤学善思敏于行。

志强智达求至真,

进德修业臻于善。

副歌词:(一段)

安学致知,

顺理笃行。

博学远志,

扬帆远航。

歌词释义:

黔中大地,神奇秀丽,文化底蕴深厚,

滋养莘莘学子遍布神州大地。

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黄果树瀑布,

激励安顺学院人自强不息,勇于拼搏。

学校近百年历史,培育众多人才,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而今学子意气风发,尽展风采才华。

办学须兼容并包、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学生应勤学善思并注重实践。

意志要坚强、智慧要通达、做人要真实,

力求增进道德,建立功业,不断完善自我。

唯有学知识、明道理、求真理,做到知行统一,

方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投身社会实践,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唯有刻苦学习广博知识,有理想、有追求,

方能以昂扬的姿态,扬帆启航,乘风破浪,开创美好未来!

注:

[1] 激扬:出自 《周书·韦孝宽传》:“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激励,人有死难之心。”

[2] 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 兼容并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4] 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 志强智达:出自《墨子·修身》:“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6] 进德修业:出自《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

[7] 臻于善: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8] 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9] 顺理:出自《管子·君臣上》:“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

[10]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1] 博学远志: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 第三段将本人提供的校训写进校歌,即“安学致知 顺理笃行”。其中包含“安顺”、“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作者:蔡少平)

5.江山如画

江山如画,文明之灯,映染千年风华,安翔高飞应知落地生花。

黄果树下,古风余韵,响彻西南上下,顺欲成功何须远去天涯。

苍鸟(啊)群飞,我们携手各族俯瞰朝霞。

彩蝶(啊)欢腾,我们结伴西秀明天出发。

我们学习,我们唱歌,用青春写下诗话。

我们喜悦,我们祝福,有娄湖编织鲜花。

心若若,雨飞飞,忠名续弥彰。

老冉冉,不悲切,高驰冲天塔。

词语注释:

江山如画:语出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此为题,内涵丰富,即赞美自然环境优美,又道尽人文古情,豪迈奔放又不失情意绵绵让人遐想。

文明之灯:隐喻安顺不朽的万年文化。

安翔高飞:语出屈原:《楚辞·九歌·大司命》,原句:“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喻爱国主义,爱校情操。

古风余韵:“明代古风,江淮余韵”的屯堡文化发祥地。

顺欲成功:语出屈原:《楚辞·九歌·天问》。

苍鸟:喻学子莘莘。

朝霞:语出屈原:《楚辞·远游》。

彩蝶:蝴蝶寓意安顺一图腾。

学习、唱歌、喜悦、祝福四词若填入有内涵的校训等词更为贴切。

心若若,雨飞飞:预示安顺天气,众多赤子之心缅怀先烈,彰显、继承革命遗志。

高驰冲天:语出屈原:《楚辞·九歌·大司命》,原句:“高驰兮冲天”,意积极向上,壮志凌云。

歌词大意:

祖国很美,这里孕育千年文明,在它的照耀之下,我们在这片土地生长。安顺这片土地,景色迷人,领尽西南风骚,我们能在这里尽显才华。于是,我们如雄鹰般飞翔,在高原迎接太阳。如蝴蝶翩翩,心系校园。我们学习和歌唱,将青春散播,我们喜悦,连娄湖都来为我们做伴妆点。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怀着赤子之心,接过前辈的旗帜。少年不虚度,为了理想,我们不断向前。

歌词简析:

本词以安顺地理环境人文特点为背景,以古韵诗词为体,以奋进激情为神,寓意深刻,气势豪迈,简洁明快,亦唱亦听。

(作者;杨清虎)

6.安顺学院校歌

忆全民抗战,连天烽火,黔江师范,育多少民族豪杰。

感蹉跎岁月,坎坷风霜,安顺师专,历七十载悲欢沧桑。

行遍雨雪路,喜迎光明途,安顺学院再立黔中。

五湖四海学子莘莘,大江南北人才济济,

齐聚首,誓以青春谱诗句。

博爱、明德,心怀山河报祖国。博学、求是,科学创新展鸿志。

屯堡文化培沃土,黄果树下育英才。

恰同学少年,奋笔疾书凌云志。

待学业有成,为国争光弘校声。

诠释:

歌词可分三节理解,第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足彩胜负14场:的几个重要的发展历程。1938年在抗战中成立名为黔江师范以“一切为民族”为校训,为民族培养了许多英雄豪杰,1962年名为安顺师范,期间几度停办,经历坎坷,转眼间七十多年过去了,安顺学院已成为一所本科院校接纳大江南北的莘莘学子,为国家培育许多人才,可以说学校已经逐渐成长起来。第二节,是学风,校训的体现,是学子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同时,“科学创新展鸿志”也展现了当代学术所追求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第三节,写出了安顺学院的地域特点的同时,突出了安顺的文化特色,旅游优势,以及足彩胜负14场:对屯堡文化的深入研究。并且在最后再一次抒发了学子们为母校争光,报效祖国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学子与母校之间的片片真情。

“博学”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恰同学少年”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为国争光弘校声”翻译自1938年黔江学院校歌“为国光兮宏足彩胜负14场:声”

(作者:单丹)

7.安顺学院校歌

天之苍兮四海茫,

学子当自强。

俯仰之间东流水,

青春不怜白头叹。

时不行兮又何待。

吾生中兴之世,

当立青云之志。

达且兼济天下,

穷则止善益坚。

吾行学问之道,

当修淡泊之心。

博中西以求新,

穷古今而笃行。

①“青云之志” 高远之志向,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穷则止善益坚” ⑴“穷”指困境,出自《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⑵“止善” 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达到

(作者:蔡一可)

8.八 方 来 仪

巍巍学府,金黔中央,

娄湖之畔,书声朗朗,

秉读亚洲文明之灯,

桃李竞芬芳。

同窗情,家四海,

乘风西部大开发,

学海展翅争翱翔。

啊,安顺学院,

厚德精技,博学先行,

红烛丹心培育祖国栋梁。

巍巍学府,金黔中央,

八方来仪,儒雅健朗,

中流击水上下求索,

梦想描远方。

沐雨露,真情长,

志在青云书在手,

时代潮头谱华章。

啊,安顺学院,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

瞻望未来开创灿烂辉煌。

歌词诠释:贵院地处贵州安顺市,而安顺市位于黔之腹地。安顺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驰名中外;“厚德精技,博学先行”,即精科技,人生谱写壮丽事业之技,先行,即追求处处比别人先行一步;“中流击水”,引自毛泽东主喜的诗词“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主席回忆当年在长沙就读时和同学好友一起游览湘江橘子洲、搏浪湘江的情景,曾记否问的就是他的同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系指主席当年和好友同学立下的豪迈誓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侧写,反映的是小小年纪的毛泽东既具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和远大的抱负。此句用在这里,则指贵院广大学子志向之豪迈,敢于立浪潮头,届时,学业有成,报效祖国。“上下求索”,则引自伟大爱国主义诗人趣原《离骚》中的句子,“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样用在这里,起进一步强调贵院学子远大抱负的作用,震耳发馈,警醒学子;贵院借国务院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历史机遇,紧紧围绕贵州省“十二五”时期实施工业强省及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结合安顺黔中经济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此乃贵院追求的重点所在,也是目标所在。歌词,将上述极具贵学院行业特色及地理元素的字词,巧妙地融于其中,使得此首歌词,极具贵院鲜明特色,地域特性,和厚重的人文神韵。

“八方来仪”,“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语出《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唐郑嵎《津阳门诗》:“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后因用以代称凤凰。用在歌词中,则彰显贵圆能吸引八方学子中的杰出人物的来临,眷顾,能引来天下各地精英前来贵院,共铸美好而辉煌的未来。

歌词题目取为《八方来仪》,与众不同,响亮,引人,极具浪漫儒雅情怀,带有美好的寓意,和无尽的祝福;歌词创意新颖,视觉“切入点”非常独到,歌词题目精彩,歌词内容极富浓厚的行业特色,意蕴丰厚,内涵生动,大气,儒雅,明亮,激情,昂扬向上,富于青春的朝气,真正唱出了贵院广大师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向未来的“心声”,崇高追求愿景,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未来目标。从而使得贵学院的美好形象,通过歌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更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和接受,从而传唱开来。

歌词上下2节中的“啊,安顺学院”可要,也可不要;考虑到日后的发展,有可能更换校名,所以在正式确定歌词时,建议最好不要此句为好,为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运用此歌,留下一个空间。

(作者:孙同兴)

9.安顺学院校歌

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

瀑布乡,飞流下,泻豪情万里

屯堡人,淳朴笑,暖世人之心

四海学子,缘聚于此

安顺学院, 与时俱进

青春为笔,汗水为墨

良时豪俊,各放异彩

娄湖情,风卷云舒处,意正浓

青年志,报国须人杰,奋勇时

天地转,光阴迫

胸怀志,勤思行

挑灯读,争朝夕

待到明日桃李芬芳时,娄湖畔,沐清风相送

待到明日巨木参天时,临绝顶,主世之沉浮

诠释:

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以此作为开始交代了安顺的地理位置。接下来则以其著名景点黄果树瀑布和龙宫作为线索,用“瀑布乡,飞流下,泻豪情万里”这一句来描述一个气势磅礴的景象;屯堡文化不仅代表了安顺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屯堡人的质朴也足以用来作为安顺人民品性的代表,故此作了“屯堡人,淳朴笑,暖世人之心”这一句,希望能让人觉得安顺是一个温暖的城市。

“安顺学院, 与时俱进”,这一句是暗指学院与时俱进,最终由专科院校变为本科院校的历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足彩胜负14场: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

娄湖情,风卷云舒处,意正浓

青年志,报国须人杰,奋勇时

前一句描写了学生们对于母校的眷念之情,第二句则体现了学子们胸怀报国大志的一面。

待到明日桃李芬芳时,娄湖畔,沐清风相送

——毕业生学有所成后的离校景象

待到明日巨木参天时,临绝顶,主世之沉浮

——等到同学们掌握了真正的本领的时候,就将登上高峰,主宰世界之荣辱。

总结:整首歌词围绕着安顺的人文、地理以及学院的历史和办学理念来展开。尽最大努力去着力体现同学们朝气磅礴、奋发图强、胸怀大志的一面

(作者:黄雪)

10.安顺学院校歌

娄湖之畔,朗朗书香,

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

百年树人,理想之光。

黔中沃土育希望,桃李尽芬芳。

啊,在美丽的娄湖上,

我们放飞理想!

情系故里,志在四方,

青春在这里闪烁光芒。

勤学善思,自立自强

高原儿女铸辉煌,你我做榜样。

啊,在美丽的娄湖上,

我们扬帆起航!

诠释:坐落于娄湖边,使安顺学院得水之灵气,于是便有了“娄湖之畔,朗朗书香”的开篇之句。地处黔中腹地的安顺学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国树人的办学理念,让来自国各地学子“欢聚一堂”“青春在这里闪烁光芒”。七十余年来,安顺学院正是把“百年树人”的“理想之光”奉为办学宗旨,正是因为学子们有了“勤学善思,自立自强”的学风,有了“你我做榜样”的豪情,安顺学院就有了“桃李尽芬芳”的风景。也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们在安顺学院“放飞理想”和“扬帆起航”,就有了安顺学院在新时代从“育希望”到“铸辉煌”的动人乐章。

(作者:丁杰)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学院路25号

校办电话(传真):0851-33413582

校招生办电话:0851-33245016

邮政编码:561000

电子邮件:asxydzbgs@163.com

版权所有?安顺学院   管理部门:宣传部、网络中心   网站安全隐私说明

ICP备案号:黔ICP备0900223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40202000067号